1、别涛:正逐一核实7万家上市公司子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情况
针对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监管情况,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别涛在8月22日召开的环保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环保部推动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工作已有十年,下一步,环保部将会同证监会落实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情况的监管工作,目前环保部正在组织逐一比对、核实7万家上市公司的子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情况。
2、郑常美:绿色租赁亟需 四方面差异化金融政策
在8月19日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和北方新金融研究院(NFI)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天津绿色金融论坛”上,NFI创始理事、兴业金融租赁公司总裁郑常美针对金融租赁业服务京津冀地区环保事业,提出了四项差异化金融政策建议:1、差异化平台融资政策,针对绿色租赁领域的政府平台融资业务,制定差异化的监管政策;2、差异化社会融资规模增长政策,在MPA考核(宏观审慎评估)的整体管理机制下,针对绿色租赁等确定差异化合意增长速度,实现区域内绿色业务的合理增长;3、差异化资本管理政策,降低金融租赁公司绿色租赁业务的风险权重,减轻资本约束;4、差异化筹资与资产流转政策,支持金融租赁公司发行绿色金融债、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提升其资金筹集能力、发展绿色业务。
3、郭建伟:催生绿色金融“新疆经验”
2016年末新疆绿色贷款余额1529.15亿元,同比增长20.35%;金风科技先后成功发行全国首单境外3亿美元绿色债和15亿元绿色永续债;乌鲁木齐银行成功发行西北五省首单5亿元绿色金融债;哈密市以政府绿色专项基金引导绿色信贷资源,推动绿色电动公共交通项目发展获得良好成效。绿色金融助推新疆绿色发展已经取得初步成果和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此次新疆三地市被纳入全国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就是国家对新疆绿色金融工作的充分肯定并寄予厚望。
4、谢毅: 伦敦交易所国际化 将在中国推动绿色金融
伦敦的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迅速。据介绍,到去年底,伦敦市场发行上市的人民币债券已经超过一百只,超过了新加坡成为香港以外的第二大离岸人民币中心。谢毅表示,伦敦的人民币债券市场最大的特点是国际化。伦敦交易所非常重视绿色金融。据了解,中国中资银行在海外市场发行的首单绿色债券,就是农业银行于2015年在伦敦发行的一个绿色债券。
5、杨望:区块链携手绿色金融激发创新新动能
无论是传统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其最终的目的都是服务实体经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区块链金融要发挥对绿色产业的促进作用,首先要取得政策及配套技术支持,其次要发挥区块链独有的技术优势,加速产品创新,着眼于生态建设,最终达到多方共赢、金融共享的局面。一是创建区块链碳交易系统,健全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利用大数据优势,加快产品创新;三是整合产融生态圈。
6、周月秋:协同推动绿色金融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绿色金融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政府对未来经济发展方式的明确,和人民币国际化之间是高度相关的,绿色金融可从以下方面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提供助力:第一,通过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第二,以人民币计价的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可以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丰富、更多的人民币资产配置选择;第三,绿色金融产品背后所包含的负责任投资理念与环境友好意识。
7、发展绿色金融不可“穿新鞋走老路”
“发展绿色金融绝不能走过去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盛朝讯认为,发展绿色金融,首先要从产业的角度考虑,哪些适合喀斯特地貌遍布的贵州的发展,贵州又具有哪些优势?只有将现状和未来高度契合,绿色金融才会得到可持续发展。
8、全球专家共议绿色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联合国原副秘书长沙祖康结合国际谈判的有关经验,建议要对绿色金融所支持的绿色项目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如果定义不清晰,投资者就很难来配置资源;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周月秋建议,在绿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参与者主体、政府、监管部门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努力;蚂蚁金服战略部资深总监孙涛在论坛上表示,蚂蚁金服自从去年在津宣布启动“蚂蚁森林低碳计划”以来,个人碳账户特别受到支付宝使用者的欢迎;渤海证券董事长王春峰发表主题演讲认为,当前水资源相关项目融资存在诸多问题,其中资金缺口大和融资质量低的问题最为突出;参与天津地区绿色债券发行工作的联合赤道总经理罗文辉建议:不断完善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创建推广一套统一适用、高效、规范的绿色金融标准;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徐林表示绿色金融无论主体是谁,都不能“赔钱”,这决定了政府在其中要起到重要作用。
9、中投刘珺:绿色投资与经济回报呈高度正相关
“绿色投资与经济回报呈高度正相关。” 刘珺强调,绿色投资本身同样创造经济价值,而非只是简单地创造社会价值,因此绿色投资是可谋的、有前途的,是必须要认真研究的。
10、央行首席马骏:绿色股票指数有十倍成长空间
“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全球占比1.4%,是世界平均发行量的七倍。这个占比虽然比较小,但这体现出中国在世界绿色债券增长的潜力是非常大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博士8月12日在出席“CFA协会第六届中国投资峰会”上,就绿色金融发表了主旨演讲,他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创新探索的领域。
11、蓝虹:绿色金融业务介绍及盈利模式分析
当我们谈到绿色金融的时候,很多金融界人士会认为,绿色金融就是要求金融机构在进行金融业务运作时关注环境责任,或者需要给具有公共物品特性的绿色服务投资,无论是哪种,对金融机构来说,更多体现的是限制,是社会责任,而不是业务和机遇。绿色金融业务分为绿色金融风险管理业务和绿色金融机遇管理业务,这两种业务,对金融机构来说,都是提升业绩而不仅仅是责任和负担。
12、王乃祥:以绿色金融塑造绿色生产力
在2017(第八届)清洁发展国际融资论坛上,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先生发表主题演讲,他认为:“绿色金融就是把握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础和关键。中国发展好绿色金融,将绿色金融渗透到生产力发展的各个方面,中国就能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他说。
13、相均泳:发展绿色金融 激发创新动力
绿色金融正是推动企业绿色转型的重要动力,能通过信贷、基金、债券、股票、保险等金融服务,抑制对污染性行业的过度投资,引导社会资金进入节能环保、再生资源、清洁能源、新能源等绿色产业,以金融杠杆撬动企业乃至行业的绿色转型。同时,在绿色金融的引导下,绿色发展理念将更为深入地融合到企业文化价值中,客观上亦能倒逼企业主动推动绿色转型,有效促进“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高碳排放”企业的绿色升级改造,帮助企业形成“绿色升级改造——扩展融资渠道——实现绿色发展”的良性循环。
14、卜永祥: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思考
发展绿色产业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而绿色金融是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金融制度安排。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顶层设计和当前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的进展情况,在借鉴英国绿色投资银行和其他国际组织在发展绿色金融的实践基础上,总结对我国绿色金融体系构建的经验借鉴。
15、王乃祥:以绿色金融塑造绿色生产力
在2017(第八届)清洁发展国际融资论坛上,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先生发表主题演讲,他认为:“绿色金融就是把握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础和关键。中国发展好绿色金融,将绿色金融渗透到生产力发展的各个方面,中国就能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他说。
16、张红力:需要形成协调一致的金融标准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亚金协)成立仪式和新闻发布会近日在钓鱼台国宾馆召开。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红力认为,在金融治理和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行业方面,有必要形成更加协调一致的金融标准。
17、安国俊:我国绿色基金发展前景广阔
2017年6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5省(区)选择部分地方,建设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升级。会议同时决定,支持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或绿色支行;鼓励小额贷款、金融租赁公司参与绿色金融业务;支持创投、私募基金等境内外资本参与绿色投资。绿色金融和绿色基金再次引发各界关注。
18、郭沛源:环境风险会是下一只“灰犀牛”吗?
环境风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不管是哪一方面,累计到一定程度都会冲击实业,间接影响金融稳定。我认为,环境风险具有“灰犀牛”的主要特征:大家都看到它的存在,譬如空气污染;但多数人特别是金融从业人士视而不见,认为这并不构成重大的、系统性风险;但当污染问题集中爆发、人们连生命健康都受到威胁的时候,发展便成为次要选项,经济、金融会遭遇断崖式下滑。
19、殷久勇:发展绿色金融,共同推进荒漠化治理
殷久勇说,以产业治沙的库布其模式是值得称道的,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不毛之地也披上了绿色的胸章。他称赞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亿利人精神,并相信:“只要我们坚守梦想,精心谋划、科学治理、久久为功,就能点沙成金,让饱受沙害的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殷久勇表示,农发行愿意与亿利及广大企业合作,共同进行沙漠化治理,探索治沙新模式,推进产业扶贫,走出一条治沙、扶贫与产业创新相融合的道路。
20、吴琦:绿色债券市场火热之后需要健全制度|恒银视角
作为一种募集资金专门用于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项目的债券工具,绿色债券受到绿色环保产业和金融业的竞相追捧,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空间推动其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但在绿色债券市场如火如荼的背后,却呈现出政策法规不完善、发行结构不均衡、信息披露不合规、第三方认证不规范等一系列乱象和短板,给绿色债券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蒙上了厚重的阴影。如果无法摆脱上述因素的束缚,那么绿色债券的未来之路或将难以为继。
21、杨凯生:应当把沙漠治理纳入绿色金融的范畴
库布其沙漠治理经验,已经成为全球沙漠治理的一个成功的范例。杨凯生指出,这里有许多现象值得重视,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例如治理沙漠修复生态需要大量的资金,紧紧依靠国家的财政,依靠个别企业的支持,是无法满足需求的,必须建立起一个绿色的融资体系,发展绿色金融,依靠市场化的融资方式来解决。
22、周清玉:发挥金融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作用
周清玉表示,“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地区降雨稀少,荒漠遍布,生态系统脆弱,对生态治理和修复有着强烈需求,开发性金融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大有可为。国开行注重项目的社会效益,将坚持推行“绿色信贷”,重点做好融资规划和生态修复项目融资的方案,以市场化方式运作,遵循国际惯例和市场规则,在项目运作中注重推动完善市场机制和信用环境,有利于防范融资风险,使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走出去”早见成效。
23、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一带一路”融资空间巨大 应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洪崎指出,从金融融资方面看,“一带一路”上的发展空间巨大,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从目前的规划看,差不多需要6万亿美元,到2020年每年融资需求需要8000亿美元。第二个方面是国际产业的合作,在发展中国家和中国制造业能够起到很好的互补作用,需求也是巨大的。第三个方面是贸易。国家贸易融资有巨大空间,是互联互通的。因此,应当改变思路,也就是改变先发展、后治理的旧发展模式。把绿色发展融入到发展过程中,保持“一带一路”所有国家能可持续发展。
24、王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助力江西“绿色崛起”
在打造绿色金融的“江西特色”过程中,笔者建议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界定“绿色”范畴,降低绿色项目识别成本。二是探索完善地方层面的绿色金融法律体系。三是建立绿色金融各要素间的联动机制。四是建立健全环境信息披露机制与数据共享平台。五是推进绿色金融产品标准化工程。六是出台激励措施推动绿色金融机构和人才集聚。